在中国,一提到印刷,首先想到的便是中国四大创造之一的“中国印刷术”,由于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永远不会褪色的名片。印刷术作爲中国四大创造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展开作出了庞大奉献。那麼,我们如何把这个文明遗产留上去?在“红沙发”系列访谈中,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给出了答案。
一、传达悠久印刷历史
“在印刷业界,早盼着我们树立一个印刷博物馆。那栋楼不高,但我们努力将它打构成文明地标。”孙宝林骄傲地说。历经21年风雨的中国印刷博物馆,记载了中国印刷业的前世今生。孙宝林引见,坐落于北京大兴黄村的中国印刷博物馆修建面积约8100平方米,展厅占到5000多平方米,共设立4个馆。其中,第一层爲现代馆,引见从文字的发作到竹简木牍;二层是近古代馆,次要引见如今的印刷机,也包括铅印、石印等印刷技术;第三层次要运用AR、VR等新技术,出现出印刷术与古代科技的完满结合;第四层爲设备馆,搜集并展现百年来112台在国际外有代表性的印刷机,因此中国印刷博物馆被称爲“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
2017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迎来了21岁生日,但是中国的印刷术可以说是历经千年。“到明天,印刷不只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展开是十分重要的。”孙宝林说,中国印刷博物馆作爲一个公共文明效能机构,传承传统文明是职责所在。
据孙宝林引见,作爲印刷行业的专业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如今的定位是对印刷文明的传承和传达。“印刷文明离不开设备、资料等物质资源,是树立在这些设备、资料之上的,有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
作爲本届书博会的重要组成局部,由中国印刷博物馆承办的“中华印刷之光”展区吸引了大批观众。这里展出了中国印刷业的“前世今生”:西汉帛书《老子》复制品、竹简《孙子兵法》、元代农学家王祯设计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模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出土的敦煌卷子《辩亡论》复制品、现代日本和韩国用汉字印刷的图书、明代晚期印刷的纸牌、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印版、北宋纸币“交子”印版、山西临汾刻印的木版黑色年画《老鼠娶亲》、印刷术传往海内的表示图、抗战时期印刷《晋察冀日报》的“马背上的印刷机”、运用数字印刷技术印刷的第一本图书和第一张报纸……这些展品向观众逐一出现了我国悠久的印刷出版文明和对世界文明的庞大奉献。
世事沧桑数百年,物换星移几春秋。千年的中国印刷文明稀释在中国印刷博物馆里,并经过古代的技艺向世人出现出来。“如今,对印刷文明的出现不能仅停留在展览、展现方面,还需求做很多开辟性义务,中国印刷博物馆也正在着手打造更大的展开空间。”孙宝林以爲,要想把印刷文明传达开来,除了专业化,还要加上群众化;除了知识性,还要幽默味性。
二、新鲜文明交融古代智慧
“单纯地去展现,还缺乏以把这种传统文明传承展开,还需求做很多实际性的义务,可以让更多的人包括孩子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孙宝林在访谈中提到,互联网条件下,体验互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新鲜的文明要想与当下的文明结合,方式上结合也是必需求做的。“我们试图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了解印刷,了解新鲜的四大创造,让它焕收回新的活力和生机。”
4月19日,2017北京市中小先生“博物馆之春”活动启动典礼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和北京市大兴七中的师生在这里举行实践活动。“同窗们,我国的印刷术历经千年,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中国印刷术的创造、展开和运用,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爲了文明传承而倾注的智慧和汗水。”活动当天,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教员王建平给先生们讲授地下课《走进印刷文明》。除此之外,荣宝斋国度非物质文明遗产木版水印现场扮演,小小印刷匠、小小造纸匠等奇光异彩的实践活动令在场的先生们兴奋不已,让他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
“孩子们都很兴奋,在听课的同时抚摸博物馆进门大厅里硕大的、造型夸大的反写汉字,还在涂色等活动中体验‘印刷’,有形之中,新鲜的文明就与孩子们内心世界结合起来了。”作爲承办方,孙宝林引见说,活动的主题爲“传承中华文明,做自信中国人”。
除此之外,书博会上的印刷体验屈指可数。记者理解到,“中华印刷之光”展区特别添加了国度级非物质文明遗产武强年画的展现,并特设了儿童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可经过给年画图案填色、印刷武强年画等方式,体验武强年画的巧妙印刷进程。
“如何把我们古人留上去的智慧和当古人民的生活相结合,是我们当今展开的重要方向。”孙宝林慨叹道。
三、绿色印刷推进全民阅读
无论是在中国图书展开史上,还是在现代出版史上,印刷占据极端重要的位置。在孙宝林看来,印刷和出版严密相连。“没有印刷,就没有后来的出版。”孙宝林说,在中国印刷博物馆里,可以找到出版的本源。近日,国度旧事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展开规划》中明白提出,到“十三五”末,绿色印刷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跨越25%,数字印刷的年复合增长率跨越30%。数据显示,我国印刷业总规模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由8677.1亿元增长到11246.2亿元,年均匀增长率爲7.9%,全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印刷是站在出版文明源头上的,爲出版社做好出版给以源头上的支持。”在孙宝林看来,出版社是爲读者效能的,是全民阅读的推进者。而绿色印刷,更是出版社推进全民阅读的“第一干将”。
孙宝林引见说,如今的中国印刷博物馆还添加了绿色阅读平台,这在其“中华印刷之光”展区中也有所出现。“绿色是我们的将来,运用有害的油墨中止的绿色印刷虽长路漫漫、困难重重,但那是我们一定要坚持和据守的。”孙宝林说。适逢书博会,孙宝林还带来了武强年画中的“鸡年大吉”图案的雕版,在“红沙发”访谈现场爲观众演示了雕版印刷。详细步骤如下:先在板子涂下水墨,再把宣纸铺在下面,然后刷直。板子放在台上叫“印”,刷完墨当前,放上纸才叫“刷”。
“印刷、印刷,‘印’和‘刷’就是这麼来的。”孙宝林向在场观众引见道,由于雕版质地较密,刻上字后字的笔画比拟细,这样可以坚持它的外形,这个板子在现代大约可以刷5000张却不坏。假定用得节省一点,刷8000张甚至1万张也是可以的。“这充沛表现出了休息人民的智慧。”孙宝林说。
此外,孙宝林还带来了1980年第一次举行书博会(事前称爲全国书市)时的一本书的腰封。“假定按腰封来说,它的历史还是比拟长的。”孙宝林引见,这个腰封记载了37年、26届书博会的历史,更爲现场观众提供了值得收藏的记忆。